当我写非功利写作时我都在思考什么
执笔不息,终身写作
【强调非功利写作/好处】
“写任何你感兴趣的,记录你的工作、阅读,展示你的工作文档,记录你学习的东西+在社交媒体上活跃,这样你会遇到朋友,接触到业务,最终你会真正成为互联网公民。”
我一直讨厌命题作文,虽然时而能交给语文老师一篇心流流畅写出的文章,但往往得到行文散漫的回复。当我在高考结束的暑假躺在床上时,突然觉得要自己掌握命题的权力。
我超级喜欢开头的那句话,来自我很喜欢的油管博主Ali Abdaal,当我听到他在视频里讲的这句话时,毫不夸张的说我一下就被击中了。
我冥冥之中觉得自己应该写自己喜欢的主题,但我很难从功利的角度去解释这样做的好处(不得不承认功利还是国内的主流价值观)。
【很多障碍其实都是浅浅溪流】
首先要谈一下我想到和实际上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语言审美差异 我很难看得下去“教我做事”的指导书,除非我看到作者的真诚,所以我就意识到当我写作时我的语言特点就应该变成:如何诚恳的像和朋友对话一样诉说我的内容?
另外无论是人称的使用还是塑造人物这方面,无法用术语描述出其中差异,但总觉得自己的语言和哪一种都沾不上边。(所以还好我没试图写小说,否则感觉学习写作技巧就很难
2.坚持非功利写作本身遇到的自我怀疑:为什么写作?写什么内容?写作需要天赋吗?写作和日常学习的时间平衡
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在本文一开头的引用就解决了我的心病。
就是这句,“写任何你感兴趣的,记录你的工作、阅读,展示你的工作文档,记录你学习的东西+在社交媒体上活跃,这样你会遇到朋友,接触到业务,最终你会真正成为互联网公民。”
关于写什么内容,我之前觉得自己没有好故事就没必要写作,但我逐渐尝试写出我自己的很多文章之后,我才意识到:并不需要追寻非常特别的写作内容。诚然,好的故事精彩的故事大家都喜欢,但是当我还没能力也没技术之前?我当然也可以进行自己的非功利写作。
在确定写的内容之前,其实最应该先克服自己的内在恐惧。我之前一直都是在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作,身边的人会来看我的文章,后来我分享到播客听友群,逐渐有了陌生人关注我的公众号,前几个星期我在少数派论坛写了一篇回顾我大一电子化的文章,短短几天收获了非常用心的评论和我原来公众号几个月加起来也赶不上的浏览量。
所以,重点不在于“写出”了多少有趣的东西,重点在于“记录”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我最近改变了自己“只发布85分以上文章”的想法,我尝试让一些仅仅刚过及格线的文章出现在我的网页里,发布那篇“半成品”文章时,我心里想的其实是,真的懒得只呈现好东西了!或者这是我对抗功利评价体系的一个潜意识行为呢,说不好。
我准备继续实践“拥抱成为初学者的可能性”这个想法,对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比较适合的,大学学业、职业发展哪一条路对我来说我都是初学者,如果把我的“此时此刻我是一个初学者”的经历写下来,未来我成为那个“闪闪发光”的人时,回看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内容吧。
是的,我们不需要成为专家或者天才再去记录我们的思考和想法,完全可以以初学者的身份记录脑袋里的所思所想。
无论千百年来所有的作家教育家如何谈论写作的功利的非功利的好处,我认为写作最本质的特点还是——交流。
没有人看我写的东西怎么办?
其实没事,很多文字,或者引用“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没人看也是写作者的宿命”哈哈哈黑色幽默一下。
但,重点更是“写作不仅仅是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更是与自己交流的方式”。
我感觉写作之于我也是一种费曼学习法,比如我最近想梳理我对非功利写作的种种思考,开始查资料看视频,整理大纲笔记,然后有了这些文字,不得不说脑子真的清醒了很多。
Ali在视频里分享:每天写博客的routine意味着你每天都有收获,虽然不是每天都有很多话要说,但“维持”写作这个动作本身就让你更好的思考自己每天的想法。
没错!在写作之前不用关注世界会对什么感兴趣,关注你自己会对什么感兴趣,因为世界上的人很多,不会只有你对你感兴趣的事物感兴趣,你终将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的。或许遇到同频的人会很久,但在这个焦虑的快速变化的资本主义世界里,找到二三知己的诱惑还是太大了。
所以很多对于写作的心理障碍,解决方法就是:注重培养内在动机(比如真的很喜欢写同人小说),之后才能关注到外在奖励。
图片
3.中文的西化/难以避免的翻译腔
“西化的趋势当然也无可避免,但不宜太快、太甚,应该截长补短,而非以短害长。”
这句话出自余光中:《怎样改进英式中文?──论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一文里(浏览器复制粘贴就能搜到),当英文逐渐从考试阅读题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关注一下后台油管摸鱼的时常,再不济看看书架里翻译书的比例,就能发现,语言正在塑造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注意到我有这个“语言西化”的问题,其实是我前几天跟友友兴高采烈的讨论他刚买的降噪耳机,我说“这个是最棒的降噪耳机!”被指出带有翻译腔的特点,让我一下想起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之前看别的作者评论区被指出通篇文章的语序结构微妙的差异,猛然惊醒,我的表达已经逐渐接近了机翻。
我赶紧找来余光中这篇文章拜读,了解这个微妙现象的前因后果,还是要注意语言腔调的问题,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早日学好英语,让两种语言的思维攻击降到最低,另一个就是发文章之前一定要润色一遍检查基础语法错误。
【博客/日记】
我的非功利写作分为博客和每日日记,前者是很多“六十分文章”的化身,后者只能成为我的少女心事和二三好友诉说。本着复盘+提供案例的写作原则,我大概分享一下我的结构和思考。
【博客】
博客是我非功利写作的主要形式,上文心理障碍其实就是在讲“为什么要写,不要害怕写”这些准备阶段面临的问题。
选题:
我把我所有的博客选题分为两类,“六十分万岁”和“八十五分就行”。
“六十分万岁”:
·每周分享我读的书/看的视频链接/播客链接 ·或者每周分享五个感兴趣的要点 ·向朋友分享文章/碎片,目的就是不用小范围群发
有一种“水”更新的感觉我知道,但正如上文克服心理障碍部分所讲,保持自己初学者的观察也有利于创造和心理健康。
“八十五分就行”:
旅行哲学/暑假计划/亲密关系/人生追求/回忆录等这种长篇文章外,读书笔记和影评也属于此系列(目前我最常写的是读书笔记类,影评感觉不擅长所以也决定暂时不强迫自己)
因为写作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对话,所以我希望/试图写一些自我科普的笔记:
比如:T台秀/设计业内大奖作品/影视奖观看/时尚品牌/装机科普/游戏科普//电子游戏/手帐文具/美妆护肤/乐器/咖啡:怎么喝咖啡,从起源到实地考察的旅行计划探店进行专题学习/阅读/滑板/增肌/油画/泥塑,都是一些我想知道的、感兴趣的主题,不过这个跟个人wiki会有很大联系,所以等我整理一下知识体系、wiki等内容再更新这部分。
博客:载体备份
我知道大家会选择个人建站或者选择三方托管每年付钱的博客网站,我目前处于个人小体量更新,之前为了研究相关知识选择了个人建站。但如果后续选择升级估计就会选第三方托管,还是比较省时省力的。
写作软件还是:收集/整理在幕布,准备换黑曜石但是还处于学习使用的阶段。撰写在ulysses。
【日记】
这就到了我的少女心事部分,那些说给我自己的和朋友之间的琐碎心情或者仅仅就是流水账,这部分算作我的日记。
我尝试写过的日记形式有:晨间日记/感恩日记,但由于生活节奏或者作息问题都没有很好的坚持,但我基本上每天都在记录日常日记。所以我的日记没有晨间或者感恩的分类,我就是all in one在写日记。
我看Ali在写自己的子弹日记做了一些笔记,放上来大家一起参考:
【好处】
1.通过日记的方法评估我每天的生活:写日记——>意识到生活的重点——>更好的提升生产力
creative unblock——作为早上第一件事的开端因此更有创意
如果跟不上每天记日记的节奏,就降低标准
【内容/载体】
· 纸质-早起任意写三页唤醒
· one day-电子化
可以看到去年今日日记,多年之间进行对比,回看日记能让人更好的意识到自己的写作变化,意识到自我的进步,帮助自我欣赏现在的此时此刻。
不知道写什么: 就重复写下“我不知道我要写什么”,问自己“五年之后我会生活在哪里”“我对目前这个方向满意吗”,“我每天只用工作两个小时,我会选择什么内容”,“我对我现在博客写的、做的项目有什么样的感受?” 重点不在于“坚守/围绕”这些提示,最终能进行free-writing的时候
他谈到了日记的载体形式,这也是我曾经非常纠结的一部分,我想要电子化的便携保密,但我又想要手写的体验。(当然 解决办法并不是买一个手写电纸阅读器。
我的结论:发表在博客上的文章一定要电子化,发到任何一个平台的文章自己都要有备份。为了满足便携电子备份的需求,那唯一能手写的就是日记/子弹笔记/晨间日记,如果手写内容是“早上起来无论写什么但要写够三页”这种唤醒类的晨间日记,就可以选择纸质。如果后知后觉发现写下了重点,可以拍照加到电子日记所在的文档里。经久不变的平衡问题。或者你读到这里有什么平衡技巧吗?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发表/运维】
公开的博客类文章是要发表的,公众号的后台我发现简单的排版可以,但是想要更加个性化需要借助第三方网站。我自己的博客网站由于过于简陋所以没有什么装修上的追求,主打一个极简风。
由于不同平台的生态不同,如何把自己的文章和平台用户所期待的样子融合一起,是需要在发表之前针对不同平台润色。
关于同样的文章内容润色后发表到各个平台是否是无脑重复或者违背作者的道德,我觉得两个观点都是误解。文章的推广增加了曝光量,或许是我们作为互联网公民的分身,当我的思想文字被拷贝出现在不同平台上,也意味着“我”到达了新的地方。这是和现实世界强调“本人亲到”的唯一出场不一样的价值观,所以没必要使用同一个道德批判标准。(离线杂志有一期主题就是真实和复制品,可以配合阅读,那一期还印了动物森友会呢 好喜欢!!
运维不应该是写作障碍,我尝试阅读并使用一些AI或者插件但目前受制于我的黑曜石学习进度,所以之后黑曜石专题文章再跟大家分享吧。
参考
I Journaled Everyday for 90 Days. Here’s What I Learned.
How Writing Online Made me a Millionaire
Why everyone should start an email newsletter
《How to write a lot》 (by Paul Silvia)中文版《文思泉涌》
《show your work》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 》by Nicholas
《文心》夏丏尊 / 叶圣陶
《余光中:“怎样改进英式中文?──论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