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巨浪!归于海平面!2022的落幕 cover

巨浪!巨浪!归于海平面!2022的落幕

祝所有人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出选择,我们绝不做一模一样的人,也绝不过雷同的精神生活。

最近这两天在读阮一峰老师的博客,直接读的是《前方的路》。

里面收录了2004-2014十年的博客,为啥我喜欢这本博客集?

1.喜欢它的题材,讲读书、看电影、科技发展、知名程序员、创业家、科技者写代码上学接受失败的故事,配上阮一峰老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2.这十年是我作为小孩在长大中错过的外界新闻,是补课

3.读的时候发现十年前有人在读书上的男爵,十年后现在的我也在读书上的男爵;十年前有人看欲望都市,十年后我也还在看。

这是一种奇妙的滞后性。

最近我的精神依靠几十年前的书,三十年前的电影,二十年前的音乐,十年前的博客,三年前的旅游记忆,和上个疯狂星期四买多的肯德基。

人们觉得少年时代是最意气风发青涩美好的时代,似乎能美好得像财阀家的小孩。

实际上不行,少年成绩不好,兴趣受限,考不上大学。

人们觉得二十岁是最好的年纪,青春热血一鼓作气,好像也不行,跑不动体测,离开家还是想念,经济不独立则思想不自由。

三十岁是最好的年纪么,结婚生子传统一生,有勇气去乘风破浪、另辟蹊径么。

那这样想来四十岁可能是最好的年纪。婚姻、生育肯定早做出了选择,工作职业也有了方向,社交宠物家估计也会稳定。

但是,让我现在就等待四十岁也不行啊。

人生就是痛苦的,我终于在22年底想明白了,或者说,认清了现实。

整个十一十二月每个周三周四或周六日我都在喋喋不休的和我的外教Carla上网课,内容就是我向她讲述我的生活。

从日常生活聊到对未来的焦虑,然后就是焦虑焦虑不知所措。

在一次次谈话当中,我发现了惨白的人生真理。

本来我小时候以为人生会是快乐的,后来发现错了,中考会考高考,读书考试写作。

小时候以为的快乐就是能买各种形状颜色造型的橡皮,用得起300块的进口手帐本,能每一天都坚持写日记,能年末摸着本子侧面,看黑得均匀(证明每一页都写了)。

然而我成长的大部分过程中还是痛苦,学习中能被描述为“越学越快乐”的竟是多见于小红书标题。

我现在好像站在了人生新起点,但有点《像美丽新世界》所警示的反面。

消费主义在今天的社会躲不过,进了宿舍要买宿舍软装,上课社交要买个彩妆,平时休闲打游戏机电子资讯付费,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不赚钱。不赚钱,就没那么踏实。

夜深人静问自己能成为挣工资、还房贷、开车上下班的大人吗?

年度报告形容我“浪漫自由与爱”,好听好听满足满足,但喜欢的老师说读哲学没用,还说最好还是学个技术,先养得了自己再谈精神丰富。问我人生愿望不是当犬儒吧?

《死亡诗社》里说要靠诗歌活下去,最后告别的场景我恨不得能穿进电影站在桌上大声喊船长哦我的船长。

看林奕含的脸书文字,恨不得手握利刃杀死性侵她的老师,拳打脚踢她完全缺课的父母,摇醒她完全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的好朋友。

恨一切,看似癫狂,可这描述来说我,我们这一代的精神状态,也不夸张。

我们的生活环境的糟糕好像是建造者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我的同龄人沉沦焦虑艳羡谷爱凌,再安慰自己投胎五十次去北方,要润,要旅行,要生活。

对生活饥渴,无法满足。

想要艺术馆博物馆想要咖啡节书展演唱会见面会丰富的文娱生活,要同频次的对话要同兴趣的交流、要有能和朋友一起呆在家以外的公共空间,要走,要离开,要回来。

要走,要离开,要回来。

要走,要离开,要回来。

要走,要离开,要回来。

看阮一峰写“不知道怎么回事青春就结束了”,听李宗盛唱“既然青春留不住”,读王小波“人生就是受了锤的牛开始走下坡路”。

都很好,文学记载思想,只是我,青春正当年,告所我未来就那样,那我也没啥别的能推翻这些文字原创的人生设想,很难不慌张。

不慌张的人,要么盲目乐观、要么甘于平庸,要么清晰定位。

我选哪个?我的朋友同学你选哪个?我的亲友师长你们选了哪个?

选盲目乐观吗,能做得到吗,不害怕吗?

选甘于平庸吗,怎么甘心呢,真舍得吗?

选清晰定位吗,是看了足够多的简历吗,还是看周围人说润就订成目标了,是怎么清晰公平完完全全听到内心的声音的啊!!!!!!!!!!!

虽然但是,的确,最好还是选清晰定位。

话虽如此,我没上清华是因为我没去选吗,还不是我没得选么,可恶。

图片

感谢2022年,让我的人生跌跌撞撞进入了新阶段,之前迷茫和焦虑转向在了正确的事情上。

王子公主结婚了就是童话结尾,可能不是抨击婚姻制度,而是生活趋于平静了,仔细想想,热血事件的前后是不是“平静被打破”到“回归平静”?

大部分生活不快乐,那期待大部分生活是平静的,能享受平静生活,多好啊。

希望新的一年,不焦虑,不奢求每一天都快乐,但许愿大部分都能平静充实。

** 希望过上平静充实偶尔快乐的人生。 希望过上平静充实偶尔快乐的人生。 希望过上平静充实偶尔快乐的人生。 **

感恩2022,我们相遇每一刻,感恩互相付出的热情友善和期待。

许愿2023年,接着去完善我的生活,希望有流程化的routine,学会技术,热爱平凡生活,拥有羡慕的vlog里她们热爱“此时此刻”的那份心。

平静是稳步上升,总比平地踱步要好。

最后,

祝所有人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出选择,我们绝不做一模一样的人,也绝不过雷同的精神生活。

祝所有人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出选择,我们绝不做一模一样的人,也绝不过雷同的精神生活。

祝所有人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出选择,我们绝不做一模一样的人,也绝不过雷同的精神生活。

新年快乐~

作者: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1944年) 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世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杜斯堡等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 他还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画风:主张以几何形体构成“形式的美”,作品多以垂直线和水平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种格子组成,反对用曲线,完全摒弃艺术的客观形象和生活内容。